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庇護性職缺充數 領補助成效差

2015-07-27 自由時報〔記者葉冠妤/台北報導〕

北市目前共有卅八家庇護工場,工場家數及服務人數約佔全國三成,提供約五八○個庇護性職缺,居全國之冠,但北市庇護工場進用身心障礙者卻未足額;依規定,北市庇護工場工作者,每週工作時數需達到廿小時,但有團體卻只讓工作者一週工作十小時,「拿人充數」,照拿勞動局補助款,經營成效不佳。

北市庇護工場經營型態多元,包括餐飲店、烘焙坊、清潔、電腦打字、洗車中心、手工藝品製作等,每年可提供五百多個庇護性就業機會,但卻傳出有庇護工場聘用身心障礙工作者,工作時數未符合規定,照樣充數領補助,也引發各界重新思考庇護工場的管理與經營方向。

勞動局日前召開身心障礙者就業諮詢委員會,會議中委員們除熱烈討論身心障礙就業大樓定位問題,也一併談及庇護工場經營轉型,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長陳惠琪指出,有庇護工場大排長龍,身心障礙者進不去,卻也有庇護工場乏人問津,甚至還有庇護工場管理模式出問題,就業服務員跑光光,身心障礙工作者沒人帶領。

諮詢委員之一的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陳冠斌表示,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被切割,勞政、社政、衛政部門多頭馬車掌管,資源卻整合不足,導致庇護工場如一攤死水,進入門檻過高,出去機會低;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褚增輝則說,台灣庇護工場偏向安置性,應分為職前訓練以及長久安置兩種性質。

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,同時以庇護工場與社企模式推動身障就業,他指出,台灣庇護工場定位不明,庇護工場應屬照顧產業,讓身心障礙者到庇護工場接受培訓,再進到一般職場的社會企業工作,「才能有進有出」,活化身心障礙者的就業市場。

身心障礙者就業諮詢委員會規劃研擬庇護性方案,重新定位庇護工場角色與功能,日後將提供中央修法意見。

身障關鍵字[反黑箱課綱]標籤 庇護 職缺 補助 成效 諮詢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