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

閩僑邀「唇讀少女」逆境自強勉後輩


 星島日報
  踏入畢業季節,同學們即將各奔前程,不論升學與否,堅毅精神亦是成功的重要條件。Elsie知道,閩僑中學為勉勵畢業同學不要輕言放棄,早前邀請了失明及弱聽的「唇讀少女」曾芷君出席畢業禮。她除了分享克服困難,考獲好成績入讀大學的經歷外,亦提到去年為到牛津大學交流,堅持與主辦單位解釋特殊學生有自理能力,最終踏上首個海外旅程。

  閩僑中學上周五舉行畢業典禮,並請得曾芷君作主禮嘉賓,舉行「吻出一片天」講座,Elsie亦獲邀出席。閩僑中學校監兼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林泗維說,在大學認識芷君並得知她的經歷後,便邀請她到校分享。「學校之前亦邀請過諾貝爾獎得主分享,但對同學來說或者較有距離,而芷君則是個腳踏實地的人。我希望藉她的故事,讓同學知道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,不要隨便放棄。」

  曾芷君自小失明及弱聽,但因手部觸感不夠靈敏,無法如其他失明人士般,以手觸摸點字閱讀。她發現自己的嘴唇觸覺靈敏,自創「唇讀」,更於中一時從心光學校轉到主流學校英華女學校就讀。兩年前參與中學文憑試,考獲三科5**的好成績,現正於中文大學翻譯系就讀二年級。

  原本就讀於為視障學童而設的心光盲人院暨學校,芷君表示,因為心光只提供至中三的課程,加上希望盡早適應主流環境,故選擇於中一轉校,「主流學校開設的學科更多,可以擴大我的知識面,同時亦可擴闊社交圈子。」

  英華女學校的老師除了講授,更經常在黑板寫筆記,對於失明的芷君來說,頗為困難。「我有時很羨慕主流學校的同學,只需一枝筆就可上課,因為我要用打字機抄筆記,但打字會發出聲響,影響我聽老師講課,所以唯有在課堂努力聽課,下課後才寫筆記。」她更曾一度萌生放棄唸書的念頭,「工作量很大,好像永遠都做不完似的。」

  堅持下來的她,兩年前在文憑試考獲好成績,入讀中大翻譯系,卻帶來另一難題。因為中學有指定教科書,可由專人製成點字版本,但大學須閱讀大量參考資料及參考書。「升讀大學後,我以電腦設備取代點字,請人把資料掃描成電子版本,比之前更花時間。不過,我亦因此學懂了篩選重點來學習。」她又笑指大學成績不過不失。

  雖然比普通同學花更多時間在學業上,但芷君說自己充滿好奇心,特別喜歡閱讀及看電視,「我喜歡看旅遊節目,了解其他地方的歷史文化和生活圈以外的事物。」

  她於大學亦積極參與課外活動,又鼓勵在場同學跳出課本,「我中學時相當專注學業,升大學後覺得需要多接觸課外活動。除了從實踐和應用學到書本以外知識,參加活動亦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,非常重要。」

  好像去年七月,她便申請了參加「新亞書院/英國牛津大學哈特福學院海外文化交流計畫」,與十八位同學到牛津大學交流三星期。不過,申請過程並不順利,因為主辦單位擔心,缺乏照顧殘障學生的設備及經驗,故拒絕了她的申請。「但我想到,如果其他特殊學生亦受制於這些顧慮,便會失去交流、接觸世界的機會,甚至因而磨滅了他們對世界的熱情。於是我向老師提出想法,希望爭取參加交流。」芷君的老師亦協助她向主辦機構溝通,解釋殘疾人士一向有學習生活技巧。在堅持下與對方溝通約兩個月,最終成行。

  首次離開香港,她表示英國之行不論是學習,還是生活上均獲益良多,「上課時覺得當地較重活動教學,重於應用及實踐中學習。生活方面則較香港輕鬆,當地人亦較為隨性。」她又留意到當地保育文化濃厚,「數千年的房屋只需加固,仍然可以居住,令我反思香港的城市發展,好像很少將歷史保育與生活結合。」

  至於未來的計畫,芷君就表示未有確實方向,「我之前很希望能到外國當一個學期的交換生,不過知道適應需要不少時間,所以現在可能考慮到外地實習。至於畢業之後,除了翻譯,我亦願意嘗試不同的工作機會,最希望做到有建設性的工作。」

  分享會結束後,Elsie同幾位閩僑中學的中五同學傾過,他們紛紛表示芷君的分享非常鼓舞。好像林瑞玲同學就認為,「世界上難關這麼多,很多人卻仍然能克服。我們作為健全的人,應有更大能力去應付問題才對。」林惠娟同學就被芷君的態度所感動,「人人都懂得『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』,但真正實踐的人很少,芷君就是其中之一。」

  不論是學業還是其他困難,只要堅持不放棄,必定有出路。Elsie相信,閩僑中學的同學,都從芷君身上看到這份精神的重要性,並在此祝一眾畢業生前程萬里,日後遇到難關都可逆難而上。

身障關鍵字[最可愛女相撲手]標籤 少女 逆境 點字 翻譯 畢業典禮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