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

二十名志願者2年的堅持 馬術為自閉症患兒帶來福音

 北京新浪網 2015-09-29 11:12

  嘗試馬術治療的俱樂部很多,大多止於以教練為主的輔助騎乘,心理治療師,特教和物理治療師的參與基本沒有。張奇醫生的科學實踐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。雖然由於各種原因沒能繼續下去,但為後人的實踐作出了有益的嘗試。她將之前的過程記錄並無私展現給我們,我代表患兒家長和所有義工感謝她。

  我們是誰?

  我曾經是一名精神科醫生,基於多年學醫生涯積累的經驗,以及出於對臨床應用的學術追求,我與一群資深心理諮詢師朋友,以及曾經的老師、同事、還有特教老師,組成了一個多學科跨領域的團隊,決定做一些新的嘗試。

  為什麼選擇自閉症做為主要治療對象?

  這一群人對學術鑽研的追求有著理想主義的堅持,所以選擇了挑戰自閉症治療這個最難的課題。為什麼說最難呢?與很多人的理解不同的是,自閉症患兒被定義為精神障礙,而不是軀體障礙,但自閉症患兒往往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均衡,伴隨著感覺統合障礙等問題,協調能力、平衡能力、情緒控制、感知能力等等都有些不同的影響。因此,自閉症康復,不僅僅是肢體訓練、環境適應能力的訓練,更多還包括了家長教育、引導溝通能力、情緒處理等等,同時也要求訓練師有極強的突發情況處理能力。

  為什麼選擇馬做為治療載體?

  馬的步頻相當於成人的步頻,一般而言,成人的步頻大約是110~120步/分鐘,而成馬的步頻約為100~120步/分鐘。馬在慢走時,其骨盆的律動與人走路時骨盆運動相似。殘障人士或是身心障礙兒童如腦性麻痹患者等因為身體平衡的問題,走路模式與正常人不同,脊柱、內臟器官在長期的壓力下,會受不到同程度的變形、移位。馬術治療可以提供這樣的患者體驗一個接近正常人類走路的模式。成馬慢走的步頻約為100-120步/分鐘,一般治療一堂課約30-40分鐘。也就是一堂課馬會走超過3000步,那騎者就會有上千次練習重心位移及姿勢控制。馬術治療對自閉症兒童而言,具有誘發平衡反應的效果。

  在馬術治療中,利用感覺統合技術介入治療,提供觸覺(又包括壓覺、溫覺)、前庭覺、本體感覺等感覺輸入及經驗,讓騎者有機會作有意義的行為,而能計劃或組織適應性行為。除了被動的利用馬的律動來引起身體的反應外,我們還可以讓騎者在馬背上做出特定的動作,用傳統的治療方法來誘發騎者的動作,以達到加強肌力、降低張力等效果。

  當騎馬時,馬提供了感覺的刺激輸入,其中包括觸覺、前庭覺、本體感覺等,當人感受到這些刺激,大腦就會分泌腦內啡肽,達到鎮定、放鬆的效果,當這些刺激傳達到較高的大腦中樞,就會產生改善語言、注意力、變化情緒及行為的效果。騎馬的訓練可以增加騎者專心注意的時間、空間方位感,以及凝聽的技巧、學習的意願及溝通能力,因在騎馬活動過程中,騎者須與馬及協助者、治療師或其他騎馬者互動,可以促進其社交技能。

  以上這些都太過科教,實際上,在我們持續兩年的治療過程中,情況遠不如我們預期的那麼理想。很多孩子對新環境心存恐懼、對馬有感知障礙(有孩子過分敏感,也有孩子過分遲鈍),注意力不集中、沒有安全意識,對石頭、沙子、或者水等各種東西的興趣,遠甚於對人的關注。由此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讓我們在開始的兩個月,疲於奔波,馬場只見一群大人跟著孩子滿場跑。

  好不容易引起孩子對馬匹的興趣,但由於這類孩子觸覺神經分佈及發育不均衡,對物體的觸感與普通人的感覺完全不同,有的孩子不願戴安全頭盔,不願上馬,尖叫,家長的不理解、不耐煩,又是新一波的問題。因此,我們改變了原定計劃,根據孩子與家長接觸時相對比較放鬆的情況,引導家長做為訓練主體,由家長來擔任馬背體操、馬背瑜珈的教導者,加強孩子對家長的關注與配合,意外的是,效果出奇的好。而在這樣的互動中,家長也開始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、改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。

  與其說我們的馬術治療是在對孩子進行康復,不如說,我們是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家長如何處理情緒,學習如何與這樣特殊的孩子相處,理解孩子,進入他們的世界。再帶領孩子們偶爾那麼不經意的看到我們的世界。當他們發現,我們的世界安靜、平和、充滿鼓勵與微笑時,就會開始對我們的世界多了那麼一點點的興趣,願意試著給我們反饋。而每一次的注視,對於家長來說,都是激動,是希望。

  寫到這裏,您應該了解了,馬術治療重點不在於馬術,而在於溝通。與動物的溝通,與人的溝通,與環境的溝通。兩年、12例家庭、12個治療團隊、20名志願者、80G視頻資料、每一次的治療記錄,每周二次的共同工作,我們看到孩子的變化與家庭的變化,對家長來說,孩子的每一個變化都具有非凡的意義。但因為經費與時間精力的關係,我們不得不暫停這項嘗試。在兩年的嘗試和比較后,馬術治療做為治療自閉症主要方式之一,在很多方面還有待探討,但做為一種輔助手段和室外開放性訓練的方式,這仍是一種非常理想並值得嘗試的方式。

  張奇:精神科醫師,從事自閉症兒童康復及家長教育,從事兒童心理諮詢

  (申申馬術)

身障關鍵字[最正女主播]標籤 志願 馬術 福音 微笑 自閉症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
身障便便貼:北市六校砍特教班&夢想家聯盟公益MV


北市六校砍特教班 毀諾迫轉學

2015-09-29 自由時報〔記者游蓓茹、梁珮綺/台北報導〕

「特教班學生非常弱勢,人數也不多,教育局不該為了節省人力與資源就減班,犧牲特教生的權益。」

台北市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國小學童,都可隨區就讀資源班(分散式)與特教班(集中式),由於少子化,一○四學年度起,有六所國小特教班不再招生。市議員顏若芳說,今年五月,教育局長湯志民承諾,要讓現有班級學生念到畢業,但她九月十日接到家長陳情,表示學校強迫特教生轉學;顏批評,教育局為節省資源而減班、併校,連讓學生念到畢業都做不到,實在過分!

顏若芳說,某國小九月十日晚間召開家長座談會,校方明確表態,集中式特教班學生只能讀到明年六月(即讀完一○四學年度),家長緊張地向她陳情︰「我孩子還是要轉學,怎麼辦?」完全違背五月廿九日市政總質詢時,市長柯文哲與湯志民要讓二至六年級學生念到畢業的承諾。

說好念到畢業 議員:重發公文

教育局九月十六日發文給擬減班的三興、幸安、螢橋、萬大、碧湖及士林國小,表示會等集中式特教班學生畢業後才減班,也可協助家長提前轉校;顏若芳認為,公文沒有寫清楚哪些學生可念到畢業,要求教育局下週重新發文,寫明二至六年級學生可念到畢業。

教育局解釋,六校砍特教班,但特教老師續留原校任職,預算、經費不變,並非經費考量,而是學生人數僅剩一、兩位,沒有同儕互動,對學習不利。北市每所國小都有特教班、資源班,教育局也都免費提供交通車。現有二至六年級特教班學生(共計廿八位),可在原班讀到畢業;而大部分時間與普通班學生一起上課的資源班學生、班級則不受影響。


夢想家聯盟公益MV 楊貴媚張甯母女臉

1040929 中央社 記者黃于 台北29日電

楊貴媚受新銳導演林孝謙邀請,參與拍攝「夢想家聯盟」公益MV,和新人演員張甯演出母女,兩人還真有相似母女臉。

「夢想家聯盟」推出兩首新歌,楊貴媚受新銳導演林孝謙邀請,參與拍攝「夢想家聯盟」公益MV,和張作驥電影「醉生夢死」的新人演員張甯演出母女,兩人還真有相似母女臉。

「夢想家聯盟」為一群身障朋友組成的表演團,其中團員包含視障、聽障、肢障或自閉症等朋友,但因熱愛表演,在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的協助下,已在全台有多場表演。

「夢想家聯盟」其中一首新歌「勤家」由蕭煌奇作曲,並透過MV導演林孝謙以感人的百字大綱請到楊貴媚演出MVMV劇情描述聽障女兒在出嫁前,由母親手把手的傳授家常菜,猶如楊貴媚、吳倩蓮和郎雄當年主演的「飲食男女」母女版,相當感人。

楊貴媚也說:「和媽媽學做菜是一種幸福,我跟我媽學來的拿手菜是燒酒雞。但她做菜超快,半小時就一大桌。我很慢,因為我龜毛,都要先把蔥碎食材切好擺好才能開始煮,她不一樣,邊炒邊切還能邊洗碗。」拍攝時需要展現歡樂的氣氛,但大概是太過緊張,表演者們都沒啥表情,楊貴媚便充當團康老師,在現場打節拍、帶動氣氛。

身障關鍵字[2000年物價]標籤 北市 夢想 聯盟 轉學 特教班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
照顧不了 就能殺死他們嗎

2015092900:16 蘋果日報

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總幹事 林君潔

Q:出生就成骨不全症,妳的成長過程?

A:我們的骨密度比一般人低,豆腐是我媽給我的綽號,因她覺得我很難照顧,稍微碰撞就容易受傷,我又是中重度很容易骨折。像今天下雨,我骨頭就很不舒服。

我沒關在家,會去上學,母親為了我辭職。怕我震到或撞到骨折,父母不讓我坐電動輪椅,都由母親推輪椅從旁照顧。父母會帶我出去很保護我。但我想跟同學出去玩,做很多事,也想有台電動輪椅,自由自在的想出門就出門,不用等家人有時間。

家人都說我不方便沒關係,只要讀書考到好大學、念好的科系,就會有非常好的生活,我照他們說的好好讀書。後來念台北大學司法系。其實我想做社工和翻譯,喜歡日文,但要跑外面,不可能。

畢業後,我發現很多地方去不了,要找工作,人家看我有學歷也有些能力,但還是不會用我,因為看我外形就疑惑我會自己上廁所、吃飯嗎?需要幫忙嗎?越問越擔心,錄取機率更小。找不到工作,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嘛?我很想到國外看看,可是沒有錢,就上網找,後來申請到獎學金到日本研究障礙者福利推行和自立生活,到面試我才告訴母親。

在日本1年,我整個世界跟人生的看法因此顛倒。他們給我1台電動輪椅,讓我能跟一般人一樣一個人搭飛機、地鐵跟新幹線,我照著行程在日本各地參訪學習。他們也給我個人助理跟無障礙公寓,讓我可以外出購物,獨立生活,我覺得自己的障礙好了。我發現,真正的障礙不在自己身上,是環境給我們許多障礙。

Q:回台後,妳有什麼改變?

A:回台後,我搬出來住,試著生活在社區,但租房子就很難。一度找不到房子曾想搬到捷運住,台灣捷運底下商店廁所什麼都有,無障礙空間讓我可以像忍者龜一樣亂竄,可是出了地面,去哪都好困難。

台灣人都不去想這些事,就是把障礙者(包括老人)塞給家人或機構,為什麼不能做些改變讓這城市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人?7年前,我跟一群台灣跟日本夥伴成立協會,想為身障者打造一個能自立生活的環境。我們試著跟社會溝通無障礙設施不是「沙必士」,它跟一般人的樓梯、廁所,空氣跟水一樣是必要的,這是行的權利,不因方式不同而被剝奪。

我們有想法能力,只是無從發揮。除了居家服務,我們也推個人助理,職場也有助理,幫身障者能有更多自我實現跟參與。
:遇到什麼困難?

A:目前居家服務跟個人助理每月最多能申請150小時,對重度者還是不夠。大家還是不夠了解我們的困境,常跟藝文場所溝通希望有無障礙設施,還是不被接受。

每次看家屬帶身心障礙者或老人去自殺,我很痛苦,家屬壓力已爆表,但社會不重視,讓它一再發生。日本會興起自立運動就是有個媽媽殺死腦麻兒,那時日本社會請求法官為媽媽減刑,因媽媽很辛苦。可是有些身心障礙團體卻認為這是條人命,如果減刑成立,是不是允許日後家人照顧不了就可以殺死孩子?還有教養院發生性侵跟暴力對待事件,也興起障礙者想住在適合自己的社區。

一個好的制度跟法令,可以讓障礙者有無限可能。我們想用自身的經驗跟困境提供服務,但募款很難,政府補助又少,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努力。

身障關鍵字[12頭身美女]標籤 照顧 制度 社區 總幹事 成骨不全症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