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

聽損兒早療矯正 治療成效明顯

2014-08-23 15:52 自由時報〔記者陳炳宏/台北報導〕

如果你還以為先天聽力受損的小孩,只能靠手語溝通,那就落伍了,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今天進行「雅文小玩家-聽我說旅遊」巡迴影展首映會,一共有十位不同程度的聽損兒,透過助聽器或電子耳輔助,在受過聽覺口語治療後,不但可以與人言語互動,還能手足舞蹈以說書方式介紹內灣螢火蟲、彰化扇形車站等台灣各地著名景點。

雅文聽覺口語師余雅筑表示,利用聽覺口語法一對一教學,可以讓小朋友由聲音,透過聽能、說話、認知、語言、溝通五大領域,來導引小朋友開口說話。

余雅筑說如果出生就鑑定出聽損,並在6個月大內進行早期療育,小朋友在三歲時聽力程度可以達到與常人無異。

聽力師馬英娟表示,剛開始評量聽力損失,會透過助聽器矯正,調整適當便可接近語言學習區的條件,再訓練家長回家進行早療,23年後便有明顯成效,之後只要定期上課即可,費用則是採自由樂捐。

4歲極重度聽損兒林子恬這次在影片裡表演了一段內灣螢火蟲,林媽媽說雖然影片只有三分鐘,但練習了四週,其中一開始還因不斷的NG差點掉淚,不過最後因為子恬堅持要把漂亮的螢火蟲介紹給大家,所以還是完成影片的製作。

林媽媽也分享了拍攝過程的趣事,在黑暗中看見子恬耳朵一閃一閃還以為是螢火蟲,最後才發現那是電子耳亮光。

身障關鍵字標籤 早療 矯正 治療 聽損兒 聽力受損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
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身障便便貼:身障男上山採薑&應把握治療黃金期

身障男上山採薑 失蹤7 全村大搜尋 7天前現白骨

2014-04-05 12:56 中廣新聞網 劉敏娟 報導

與世界各國的青年交流文化、擴展國際視野親身參與國際事務,培養競爭力馬上行動!

去年9月,花蓮玉里鎮「德武里」一名55歲身障男子曾國輝,上山採生薑後一直沒有回家,德武里長動員全村找尋了一個月,直到7天前,春日山區一名農婦在深山箭竹林內發現一堆白骨,嚇得報警,家屬從白骨身上的衣褲雨鞋,確實是失蹤男子,法醫初步相驗,沒有他殺嫌疑,將進一步檢驗Dna,並確認死因。

花蓮玉里鎮一名婦女7天前上山採箭竹筍,在竹林內發現一堆白骨,嚇的報警,檢警多日調查,研判死者是去年九月一名55歲的失蹤的曾姓身障男子。

而這位男子失蹤過程也非常離奇,根據玉里鎮德武里長余榮富表示:「這位男子叫曾國輝,身體不太方便,平常幾乎不上山,去年九月中秋節前夕,突然想到要去山區採收過去和父親所種植的生薑,他說以前和爸爸種的薑應該長大了,所以他就獨自上山去---!當天他上山時剛好下大雨,溪水暴漲,可能是想翻過山頭,從春日山區下山,結果陳屍在春日牛坪深山一處低窪的箭竹林內。」

曾國輝失蹤後,余榮富里長動員全里里民每天大規模的入山搜尋,還一度以為他被溪水沖入海中,也曾到海邊積極尋找,都無所獲,直到329號才被對面山區春日里婦人發現骨骸,家屬指認死者應該是曾國輝,不過,檢警法醫還是要再進一步比對DNA後,才能確認,目前法醫初步相驗,沒有外力傷害他殺嫌疑,死者家屬和里民都非常傷心遺憾。



先天聽力受損 應把握治療黃金期

20140405 14:01 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

研究顯示,每1000位新生兒中,約有1~2位患有先天性雙側中、重度聽力損失,而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寶寶,若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,並於6個月前接受療育,未來在語言、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,幾乎與正常小孩相當。

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聽力損失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;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指出,國民健康署於101315日起,對於具有本國籍且3個月以下新生兒,即可於健保合約醫療院所接受免費聽力初篩,若初篩未通過的寶寶將會再進行複篩。

家長帶家中的寶寶做健康檢查時,若聽力複篩未通過者,醫療機構會進一步安排做診斷性的檢查或轉介,才能確認聽障的種類與嚴重程度,依據每個寶寶的個別性,給予適當的建議及進行聽語療育,可幫這些孩童在未來能跟正常人一樣。

曾舜玲主任提醒,嬰幼兒期是人類成長的黃金階段期,在成長的過程裡,父母若早期發現他們有聽力問題,可帶孩童至醫院進行早期療育,有助孩子快速的獲得健康聽力與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,讓每個孩童都有權利開心且健康的過生活。

身障關鍵字標籤 失蹤 搜尋 聽力 受損 身障男

標籤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